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詩作形成時的台灣

作者對文學的投入,也許是來自於台灣文藝的興起。雖然當時總督府已設有國語學校、作者亦畢業於此,但漢人大多仍習慣古體中文。加上當時盛行的民族主義,即使白話新文學興起,仍有多數文人吟作古體中文詩。


作者的青年時期,日本改為實施內地延長主義,對台灣的態度較為緩和。

隨著台灣知識青年至日本讀書、開拓視野,台灣人開始爭取建立台灣議會,政治改革的活動開始興盛。

受日本大正浪漫影響,台灣的新文藝活動也開始蓬勃發展,文學可分臺語、漢語加臺語、日語、白話文學;音樂如西樂、流行樂;美術有西洋畫、東洋畫、雕刻;演藝方面則有歌仔戲、新劇、電影。


新興詩社、報社、劇團、畫室、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各方展覽、演出、刊物發行啟蒙台灣人的知識與視野,使當時的台灣充滿多元文化及創新思維。





大正浪漫時期的日本海報 來源: http://m-miya.net/blog/japan-taisyo-period-poster.html

0 意見:

張貼留言

 
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