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臺灣文化協會

1921年10月17日成立於臺北市,由蔣渭水、林獻堂等人主導,成立宗旨為「謀求臺灣文化的建立、民族運動的啟蒙」。
協會成立時即表明「組織臺灣文化協會,謀臺灣文化之向上」、「本會以助長臺灣文化之發達為目的」。
初始會員多達千人,涵蓋島內各界知識菁英,包括大地主、醫師、律師、教授、記者、書記等。

日治時期的報紙業

1895年,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本因治臺初期遭到不少阻力,便引進大眾傳播媒體,由日人辦報以做為殖民政府喉舌(且控制言論,文字多以日文為主,就算有中文也是文言文,且嚴禁臺灣民眾發行報刊),以此達到馴化臺灣、便於殖民的目的。

鐵橋夕照

鐵橋夕照歷史介紹:

1.起源:可追溯至清領時期




→清光緒十四年)正式動工。

→1889年(光緒十五年)8月,由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興建完工。依據日人伊能嘉矩的記載,
維修。

原本設計為鐵橋,礙於經費不足只好改為木橋。橋上鋪設鐵路軌道,兩側有人行道可通車馬。

北岸特設鐵製旋開橋,可隨時懸放便於船隻通行。由於木橋樁柱經常受到水浸,所以需要定期

作者生平

李世昌詩人出生在日治時期的台灣,此時的台灣正值民主意識及本土意識抬頭之際,用漢文寫的詩作也如井噴一般出現,大量的詩社也隨之而生。在這個被殖民統治的時代,複雜的歷史背景及緊張的國際情勢造就了作者及一批憂國憂民的知識青年,他們在台灣各地及國外灑下文學的種子,期許能收割出豐碩的果實。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詩文賞析

黃昏時分的淡水河畔,作者拄著拐杖散步到台北橋上。略
幽暗的夕陽下,台北橋反射出各色光芒如虹橋般美麗。

可能是想起了自己的處境、一段印象深刻的過去,又或者
想到了國家的內憂外患,佇立在河邊的作者看著河水潮起潮
不禁心生感慨。

詩作形成時的台灣

作者對文學的投入,也許是來自於台灣文藝的興起。雖然當時總督府已設有國語學校、作者亦畢業於此,但漢人大多仍習慣古體中文。加上當時盛行的民族主義,即使白話新文學興起,仍有多數文人吟作古體中文詩。


 
biz.